【艱苦經營】(1)保險賠償激增 的士保費狂飆 業界齊轟包攬訴訟猖獗

的士業界兩年多前向運輸署申請加價,卻接連受到社會運動及新型肺炎疫情拖累,政府一直遲遲未批。加價無望,但的士保險費卻在「疫市」下以幾何級數上升,28個的士團體轉而要求開徵每程6元保險附加費,藉此彌補成本上漲。不過,近年的士意外確有增加,保險賠償金額單是去年便高達4.12億元。「司機撞車,車主埋單」,的士業界及保險業界均指背後原因與包攬訴訟猖獗有關,促請政府加強打擊。

文:陳 明 圖:Jo

「現時全行也知道『燕梳』昂貴,除了維修,還要支付一大筆保費,我們要供車會的,每個月也要貼錢供車,如果『燕梳』動不動便增加,真是很難捱!」擁有3部的士的車主楊先生向記者大吐苦水,指其中一部的士的承租司機在今年曾發生交通意外,由於曾向保險公司索償,保險公司隨即要求增加附加保費(即加「Loading」),保費由去年大約2萬元,增至今年3萬多元:「最初還說要5萬元,嚇死!」楊先生事發後已要求車行管理人更換司機,他坦言即使3部的士皆可收取兩更車租,但因保費昂貴,每月仍要補貼一萬多元供車會。

保險支出每天逾百元

發生交通意外後被加保費尚算正常,但從未索償的車主亦同樣受累。擁有一部的士的香港的士商會副主席明華來,做車主30多年從未向保險公司索償,但由於手上的士車齡已達19年,保險公司以此為由要求加保費。

「以前3,000多元一年,一直加至去年19,000多元,今年就說因為車齡高,要加到29,000多元。很不合理,我的車保養得很好。」明華來慨嘆收回的車租也不足以支付保費:「尤其是今年,有時一個月也收不到一萬元,『燕梳』支出近乎每日100元,都不知怎做。」他最後寧願斥資30多萬元換一部新車,購買全保亦需32,000多元,認為較續保化算。

周國強:加價無望成本轉嫁市民

保險公司釐定保費,一般以司機駕駛紀錄、意外率及索償紀錄等作評估。運輸署數據顯示,過去5年涉及的士的交通意外數字累計上升11%,單是2019年便有4,810宗,的士司機傷亡率為43.64%,僅次於電單車;但保險業監管局數字卻顯示,的士保險過去5年的賠償金額累計上升達62%,單是2019年的賠償金額已達4.12億元。

保費飆升的士車主叫苦連天,業界在2018年9月向運輸署申請加價,市區的士起錶由24元提高至30元,至今仍未獲批。業界因而發起要求運輸署開徵每程6元保險附加費聯署,有份發起聯署的香港的士小巴商總會理事長周國強向本刊解釋,他們是因為加價無望,才申請保險附加費,藉此彌補成本上漲:「我們是受政府監管的公共交通工具,咪錶、收費受監管,成本怎會不是轉嫁給市民?我不是開善堂的。」

逾百車主賣車離場

現時管理約600部的士的周國強說,的士保費由去年3月開始不斷增加,全保保費由27,000元增至現時41,500元,「墊底費」由15,000元增至27,000元,再加上司機年紀大或車齡舊,另要收取額外數千元附加費,但行內車主一般只收取承租司機12,000元至13,000元「墊底費」,車主實際負擔大增。他透露,有車主因為買不到保險而將的士擱置,甚至賣車離場:「現時有數十架的士因為買不到保險而被擱置,但亦有部分車,我估有一百幾十架,車主嫌保費貴,賣車離場,可能認為已沒有太大價值。」

今年8月周國強曾與政府商討保費飆升問題,要求政府先批出加價申請,但遭政府拒絕。保監局亦向商會提出要求,車主若在的士加裝前後行車紀錄儀(俗稱車Cam),便可減低保費及「墊底費」,但至今已有70%的士裝了「車Cam」,保費仍未下調,他批評當局出爾反爾。

6元附加費抵銷保險成本

周國強認為,近年的士保費大增或與包攬訴訟猖獗有關。不少律師樓在報章刊登廣告,標明助人追討交通意外或人身傷亡賠償,甚至在社會福利署交通意外傷亡援助組外「兜生意」。「好多人利用這種方法,但這些律師是否真的幫到你取得應有的受傷賠償呢?他們只是拖延索償時間,務求將律師服務費提升。」

至於如何釐定6元附加費?周國強解釋,以平均每更的士有15至20支旗計算,每程額外收取6元,兩更車每日便有大約200元用作補貼車主保費,車主亦不會增加承租司機的「墊底費」。周國強說:「我們真金不怕洪爐火,今次要求這6元,其實面對很大困難,可能市民認為我們用另一個方法加價,但如果不是我將所有數字說出來,你們哪會知道!」

黃保強:法援鬆手被濫用

香港的士商會主席黃保強亦指出,現時的士保費上升幅度令不少車主難以負擔,由10年前大約6,000元,上升至現時普遍要2萬多至3萬元,若曾發生意外或被保險公司認為經常發生意外,保費甚至上升至8萬至10萬元。「我們有會員擁有3部的士,其中一個司機一個月連續兩次有交通意外,都報稱有乘客受傷,保險公司要求3部車都退保,我們認為很不合理,是野蠻的做法。」

黃保強亦同意包攬訴訟是的士保費上升的主因。有人協助苦主索償而誇大賠償金額,而法援審批寬鬆亦是原因:「法援容易批給所謂苦主,幫他打官司,所以很多時會出現濫用。」現時保費是「司機撞車,車主埋單」,黃保強建議保險業界建立司機資料庫,容許車主聘請司機時查閱意外紀錄,甚至規定在指定年期內提出過一定次數的申索後,司機要自行承擔賠償費用。

黃保強承認,成本增加一定會轉嫁給消費者,但卻對開徵保險附加費有保留,因為運輸署必然要重新作出評估,加上要修改法例,往往需時多年:「現時政府很多法案立法會都未處理,若要申請附加費,根本要排到很多年之後,如果政府有意協助業界,便應批准加價。」

社署外律師樓職員公然兜生意

業界異口同聲將保費上升的原因指向包攬訴訟,記者早前到灣仔社會福利署交通意外傷亡援助組視察時,一名律師樓的法律文員便前來「兜搭」。記者向該文員查詢,指家人是職業司機,遇到車禍,該名文員隨即向記者詳細講解整個索償程序,表明保險公司必定會負責傷者賠償,包括痛苦賠償、收入損失及醫療費用,就連律師費都是由保險公司全數負責:「我們不收傷者錢,我們同傷者完全沒有錢銀瓜葛,因為保險會支付,所有費用都是保險負責,不是傷者負責,因為他撞到你,令你受傷,他要支付醫療費同律師費。」至於整個索償時間,該名文員說要待警方先完成刑事檢控程序,其後便由律師向保險公司展開民事索償,由意外發生起至獲取賠償大約需時兩年。

易志明:車主與司機保險分拆

立法會議員(航運交通界)易志明表示,自從2014年保險公司聯同警方搗破一宗涉及車禍賠償的包攬訴訟個案後,近年這類個案又再死灰復燃:「他們提供一條龍服務,賺律師費,又教你誇大賠償金額,所以保險公司變成無錢賺,無錢賺便要加保費。」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剛於11月下旬,通過成立小組研究商用車保險費用事宜,希望從多方面研究保險費問題,易志明認為首要是警方及保險公司應加強打擊包攬訴訟,保險公司如懷疑有包攬訴訟情況,應向警方舉報,而政府亦應杜絕中介在社署、醫院等地方向傷者招攬生意。

易志明建議從其他方向研究,包括參考外國做法,將車主與司機的保險分拆,車主購買車輛硬件部分的保險,而司機則購買駕駛責任保險,認為奉公守法駕駛態度良好的司機,保費會較低,而車主保費支出減少,亦可降低車租,司機亦有所得益。易志明透露的士業議會正研究引入巴士公司年前試用的安全系統,以減低意外發生,整個系統估計約數千元,若測試成功會鼓勵車主安裝,藉此減低保費。

對於的士團體要求開徵6元保險附加費,易志明認為難以實行:「燃油費昂貴時曾提出徵收燃油附加費多年,都做不到,所以6元保險附加費我認為很難,即使游說到政府肯做,立法程序最快都兩年,救不到你啦!」

運輸署:再度審視加價申請

運輸署回應本刊查詢時表示,10月19日接獲部分的士團體要求收取每程6元保險附加費申請,亦得悉業界對保險費用水平的關注,署方會繼續與業界及其他持份者溝通,密切留意的士營運情況,探討適切措施協助業界改善營運環境。至於2018年9月的加價申請,署方指鑑於去年社會運動及疫情對經濟的影響,政府需要再度審視相關加價申請,完成評估後,會適時將加價建議提交相關機構審議。

47139

相關文章

最新文章